如果說父親是山,母親就是海。山給人依靠,海撫慰人心。
如果說父親是燈,母親就是火。燈照亮方向,火帶來溫暖。
家庭,由父親母親共同打造。父親的格局,母親的情緒,決定家庭的運勢和風水。
父親的格局,是家庭的方向
所謂格局,“格”是人格,“局”是眼界、胸懷。
作為家庭列車的火車頭,父親的人品高尚、胸懷寬廣,才能確保家庭的發(fā)展方向不出錯。
民國時期,在出生于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弟中,張武齡是人們眼中的“異類”:
他痛恨賭博、不吸煙、滴酒不沾,倒是從小嗜書如命,一生熱衷公益辦學。
他的四個女兒名字分別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六個兒子分別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寧和。
女孩的名字不僅沒有半點含花帶草的嫵媚,并且名字里都有兩條修長的“腿”,因為父親希望她們邁出閨門、走向世界;
而男孩的名字里都有一個寶蓋頭,這是繼承家業(yè)的希冀,也是父親希望他們不管走多遠,也要記得家。
在那個封建的年代,他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內心一定要廣大。其境界與格局,可見一斑。
也難怪葉圣陶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后來,四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小生名角顧傳玠、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從文、著名漢學家傅漢思。
六個兒子也都出類拔萃、學貫中西,成就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話。
有大心量者,方能有大格局;有大格局者,方能成大氣候。
這一點,中國的漢字早就作出了精妙的詮釋:
站在山上的人眼光看得長遠,故為“仙”人;站在山谷里的人眼界格局有限,故為“俗”人。
父親有大格局,未必在家業(yè)繁盛、名傳千古。格局還體現(xiàn)在對生活的態(tài)度,對逆境的豁達。
一個人無論處在什么位置,都不能限制他內心的曠達,男人尤當如此。
而這一切,就是一個家庭為未來的興旺所積蓄的力量。
母親的情緒,是家庭的溫度
如果說父親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掌舵者、領導人的角色,那么母親則是一個家庭的調節(jié)閥、供氧機。
作家梁曉聲曾說:
人類生活中最溫馨最富有詩意的,能使人類情感得到凈化、趨向美好的部分,源于女性。
男人成就世界, 而女人成就了男人。
我們常說“成家立業(yè)”,成家了才能更好地立業(yè)。
就是因為丈夫浸潤在妻子的溫柔、家庭的溫暖之中,能夠更有干勁、無后患地為生活打拼。
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小時候,胡適家境頹敗,每年除夕總有一大群討債的來家里,每人一盞燈籠,坐在大廳上不肯去。胡適的大哥見狀早已避出去了。
母親走進走出,料理年夜飯,謝灶神,壓歲錢等事,臉上沒有一絲怨氣,只當做沒看見這一群人。
到了近半夜,母親才走后門出去,請一位鄰居到家里來,給每一家債戶分一點錢,和顏悅色地把一個個討債的送走。
一會兒,大哥敲門回來了,母親從不罵他一句。并且因為是新年,她臉上從不露出一點怒色。
胡適回憶說,有六七年都是這樣過年的。
母親的和善并不代表無原則地縱容寵溺孩子,恰恰相反,母親管束胡適最嚴。
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他一句,打他一下。
她會給孩子罰跪,說理,無論怎樣重罰,她都不允許兒子哭出聲來,因為她教訓兒子不是借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最后,胡適寫道: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
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
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
——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臺灣心理學博士、腦科專家洪蘭女士在TED演講時,用她對男性與女性的腦部研究報告,從科學的角度闡明:
從人類演化角度,女性的情緒能量遠遠超過男性。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母親快樂全家快樂,母親焦慮全家焦慮。
所以,當你在教育一個男孩,你教育的只是一個男孩;
但是當你教育一個女孩,你教育的是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家庭和睦,是高境界的修行
寫就了無數(shù)偉大的鴻篇巨制的作家歌德,閱盡世間繁華與悲苦,最后卻說:
“無論是國王還是農(nóng)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
父為乾天,母為坤地。乾坤相宜相吸,人宇和美無極。
父親有方向,母親有溫度, 一個家庭的運勢必然順遂通達。
無論是為愛低到塵埃里的張愛玲,還是婚姻多舛的蕭紅,她們感情不幸的背后,都是原生家庭從根上造成的悲哀。
愛并不是單向的射線;愛是一個圓,要相互貫通,要彼此給予。
一個家庭的好風水、好運勢,是全部家庭成員一道修來的福氣。
這離不開穩(wěn)重如山、虛懷若谷的父親,離不開柔情似水、善解人意的母親,更離不開良好的夫妻關系以及和睦美滿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