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今年的主題是“信用讓消費更放心”。日前,中消協秘書長朱劍橋表示,消費領域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時有發生,經營者信用缺失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
近日,記者梳理湖南省消費協會2018年度接到的兩萬余件投訴發現,不少投訴都是源于“信用”的缺失。其中,個人信息安全、房屋裝修、預付式消費、旅游服務等成為2018年湖南投訴熱點。
房屋裝修多家互聯網裝修公司“跑路”
2018年,房屋及建材商品投訴2015件,比前一年同期增加43.83%。投訴的常見問題有房屋存在漏水、滲水、外墻面脫落以及墻壁裂痕等問題;開發商以各種原因不退意向金或保證金等;多數消費者對建材不太了解,無論自購或委托施工方采購,都容易遇到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互聯網裝修服務公司卷款跑路現象多發,成為新的投訴熱點。互聯網裝修公司往往給消費者更便捷、更先進、更優惠的印象,可實際上,互聯網裝飾行業還沒有成熟。2018年3月至9月,全省消費組織就接到裝修投訴咨詢1256人次,主要涉及17家裝修公司,其中“跑路”的蘋果裝飾和壹號家居是主要投訴對象。
消費者交了裝修首付款,裝修公司遲遲不開工;房子還在裝修,裝修隊伍卻半路走人了;裝修出現了質量問題沒有人來整改……“跑路”現象頻發,使得2018年房屋裝修類投訴相對集中。
信息保護朋友圈抽獎等鏈接可能暗藏陷阱
“轉發此信息到微信朋友圈即送禮物,轉發即送不限量”“點贊68次,可獲得本店XX優惠”等類似信息,成為不少消費者朋友圈普遍現象。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引起廣泛關注。
2018年,非法搜集消費者個人信息的投訴有563件,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512%。省消委在分析中指出,微信朋友圈的轉發、集贊、分享即有機會抽獎等行為,很難界定消息的真實性,其中隱藏著諸多陷阱,如附加消費、非法套取用戶個人信息等。由于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消費者財產安全存在嚴重隱患。
此類侵權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經營者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牟利;二是經營者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費者信息安全;三是消費者由于技術上的弱勢地位,即使發現個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濫用,也存在取證難、維權難問題。
預付消費預付式消費侵權維權難
干洗衣服辦卡500元打8折,800元打7折;健身卡一年1200元,兩年1800元……越來越多的預付優惠吸引著消費者預付辦卡,但辦卡容易退卡難成為維權頑疾。
事實上,本報接到過多次關于預付式消費的投訴。今年2月26日,本報還對位于勞動東路的百城康祺游泳健身會所卷款跑路一事進行報道。交了預付款的消費者找到接手的新公司退款遭到拒絕,只好找派出所報案。原以為更優惠的預付,變成了吃虧上當。
2018年,全省消委組織收到的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共2414件,再次位居服務類投訴首位。生活、社會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體現在預付式消費較多的娛樂健身、美容美發、餐飲住宿、修理服務等服務行業。
省消委分析,消費者反映主要問題有辦卡容易退卡難,發卡方不履行事先約定或承諾,也不給予退卡退款;辦卡手續不規范,不與消費者簽訂書面合同,發生消費爭議時,消費者的權利難以保障;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不平等格式條款(俗稱“霸王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