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 工 工 程
1、拆除工程
1.1、拆除時應先上后下,先次后主;拆除填充墻時,不得有殘留砌塊粘結在頂部,注意安全。
1.2、施工工藝要點
嚴禁拆除建筑主體和承重結構,嚴禁擴大承重墻上原有的門窗尺寸,嚴禁拆除連接陽臺的磚、混凝土墻體。
2、修補工程
2.1、修補管槽前,應先清除管槽內浮灰,灑水潤濕,線管臨時固定,保證抹灰厚度不小于15mm。
2.2、修補不應一次成活,應分層完成。
2.3、施工工藝要點
保證水平,嚴禁線管封閉后露白,避免墻面涂料時管槽處開裂。
3、砌粉工程
3.1、新砌磚墻應先根據圖紙地面、頂面彈線,并預留門洞位置。
3.2、砌筑前,磚應提前1-2D澆水潤濕,砂漿采用1:2水泥砂漿,不允許在鋪設地板的地方攪拌砂漿。
3.3、灰縫應橫平豎直,厚度一般控制在8-10mm。
3.4、新砌墻體與原有墻體連接處必須有拉結措施,拉結筋采用φ6或φ8。若原有墻體是砌體,拉接筋伸入原墻體不少于200mm;若原有墻體是混凝土墻體,則在原有墻體上鉆孔焊接或用膨脹螺栓連接;若原有墻體為磚墻或輕質砌體可采用接搓形式,隔五進一。
3.5、粉刷抹灰層砂漿配比為1:2,分遍成活,底層砂漿凝固前表面拉毛,以便面層與基層可靠粘接。
3.6、抹灰應分層進行,當抹灰總厚度超過25mm時應采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不同材料基體交接處,表面抹灰宜采取防止開裂的加強措施。當采用加強網時,加強網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00 mm。
3.7、施工工藝要點
抹灰層與基層應粘接牢固,無脫層、裂紋等缺陷,抹灰層不允許出現空鼓現象。
新砌墻體與原有墻體連接處粉刷應先在基層上鋪訂金屬網,并繃緊牢固,金屬網與各基體的搭接寬度不小于100mm。
若在板材金屬網基層上粉刷,應將金屬網牢固固定在基層上并作防銹處理,底層粉刷時應將砂漿壓入金屬網眼內,形成轉角以使結合牢固。
4、防水工程
4.1、清理基層,將基層表面松散混凝土、砂漿清理干凈,凸出的硬塊剔除干凈。
4.2、水泥砂漿采用水泥砂漿、防水油面加適量膠粘劑攪拌均勻刷抹。
4.3、面層砂漿采用1:3水泥砂漿,摻入3-5%的防水粉(或劑),攪拌后施工,刮尺刮平,木抹子抹平,鐵抹壓抹一遍。
4.4、地漏、套管、衛生潔具根部、陰陽角等部位,應先做防水附加層。
4.5、衛生間、廚房間與其他用房的交接面處應作好防水處理。
4.6、廚房間墻面與其他用房交接面防水層應四面墻都處理,并高出地面300mm,衛生間墻面的防水層四面墻都做且高度不得低于1800mm。
4.7、施工工藝要點
基層必須密實、牢固、干凈、無浮土。
水泥砂漿與基層結合牢固無空鼓,表面平整,無裂縫和麻面起沙,陰陽角做成圓弧形;易發生滲漏的薄弱部位收頭圓滑,結合嚴密平順。
找平層坡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如無設計要求則應符合寫列要求:泛水坡度為1%,不得有局部積水,從地漏邊各往外伸延至50mm,挑水坡度為3-5%),流水暢通。
保護層厚度必須滿足強度要求,操作時嚴禁破壞防水層。
5、墻面石材的鋪貼
5.1、墻面和柱面安裝,應先按設計要求將基層抹平,分塊彈線,并根據彈線尺寸及花紋圖案彈拼和編號。
5.2、牢固石材用的鋼筋網,應與錨固件連接牢固,對輕質墻體應按設計要求加固處理。
5.3、安裝前,應按照品牌、規格、顏色和花紋進行分類選配,將石材側面、背面清掃干凈。
5.4、鋪貼時先在墻面固定膨脹螺栓,用銅絲鉆入預先在板材打好的孔內,固定在膨脹螺栓上,校正平整度和垂直度,臨時固定。
5.5、石材接縫寬度可墊木調整,并確保表面的平整、垂直及板的沿平順。灌注砂漿時,應先在豎縫內填塞15-20mm深的麻絲、泡沫塑料條或石膏封閉以防漏漿,待砂漿硬化后,將填縫材料清除。
5.6、灌注砂漿前,應澆水將石材背面和基層表面濕潤,再分層灌漿,灌注高度為150-220mm,且不大于板高的1/3,第二次灌漿至1/2處,最后離上口50mm左右停止灌漿,留待上一層再灌,保證上下連成整體。灌漿時應采取臨時固定,以防灌漿時板位移動。
5.7、突出墻面勒腳的石材安裝,應待上層飾面工程完工后進行。
5.8、施工工藝要點
石材接縫如無設計要求時,光面、鏡面接縫寬度為1mm,接縫為干接,縫隙處宜用相同顏色的水泥砂漿勾縫。
墻面石材全部檢測,不允許空鼓(空鼓面積不大于該塊墻磚面積的15%時,不作空鼓計)。
冬季施工應根據室外氣溫,在砂漿中摻入無氯鹽防凍劑,每塊板的灌注次數可改為二次,縮短灌漿時間,及時裹掛保溫層,保溫養護7-9h。